余碧君:改革新闻节目让听众参与广播

1680412905 深圳新闻网
  195次点击

灰白头发,金边眼镜,今年已经74岁的余碧君,仍是一副干练、睿智的模样,一点不显老态。她采写过大量有关改革开放的时事新闻和落实知识分子政策、青年知识分子自学成才的报道,是当时电台发稿量最多、影响最大的记者之一。

熟悉余碧君的人都知道,她不是“没有做什么”,而是为广播事业做出过很大贡献。在37年新闻生涯中,她刚入行做广播时,干过一线记者,是勤快的写稿“大户”;后来走上电台领导岗位,她锐意改革,引导记者深入新闻现场,口述新闻,获听众交口称赞。即使在工作之余,她也放不下广播,不断总结经验,从事广播新闻理论研究,写下80多篇理论文章,百余万字学术专著。《行而探道》,是余碧君著的广东广播界的第一部个人论文集。书名也正是她大半辈子在新闻道路上跋涉、奋进的写照。

1963年,余碧君从中山大学毕业,被分配到广东电台当广播记者。那年她25岁。余碧君奔走于新闻第一现场采访,一头扎下去就是10多年。她的大量作品中,尤以涉及改革开放热点话题给人留下深刻印象。那时,广东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春天,余碧君深入各行各业改革一线,敏锐捕捉各种有关改革新政的新闻,用热辣的报道为改革开放鼓与呼。1984年,余碧君被评为首届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

1986年,余碧君担任了领导职务。她的新工作岗位,又一次要面临“改革”的课题。其时适逢电台的广播改革关键时期,社教节目改革刚刚起步,新闻节目改革亟待推动。余碧君大胆创新,把“珠江模式”的各个元素主持人、大板块、热线电话等运用到当时还相当僵硬的新闻节目中去。“记者在现场口述新闻这种形式,让听众感觉很亲切、很真实,声音的魅力和作用在新闻广播中得到了更充分的发挥。”余碧君说,这种播报方法至今仍在沿用。

如今听广播,听众与电台主持人密切互动已是平常事。而“让听众参与广播”,正是余碧君提出的广播理念。“电台不仅仅是高层政策的传声筒和高层动态的播报器,还应当发动听众,走进千家万户。”为了把理念付诸实践,余碧君着手在“新闻专线”栏目中试行改革,让听众报告新闻、提供新闻线索,并且实现“新闻专线”与“广州市长专线”的“联姻”,把新闻媒介的传播性、舆论监督性与政府机关职能部门的权威性结合起来,成为听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栏目。余碧君也因此成为广东省首届“金梭奖”和第二届“韬奋新闻奖”获得者。

在同行们眼中,余碧君是一个从不甘于平庸的人,喜欢充满激情的沸腾的生活。尽管退休已多年,但戴着耳机收听新闻节目仍是她每天的必修课。 

关键词:
感谢 深圳新闻网 提供转载
(本文来自网络分享,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处理。)
关于本站

本站旨在为广播爱好者提供资源共享、交流的网络平台,直播信号、点播节目均来源于网络共享,版权归原作者,本站仅提供链接。本站无意侵犯版权,如有此类问题请联系处理:admin@radio5.cn

广播迷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记忆留声
微信号:jiyiradio

广播迷微信号

站长个人微信:广播迷
微信号:guangbomi

微信公众号:记忆留声
微信号:jiyiradio

广播迷微信公众号

站长个人微信:广播迷
微信号:guangbomi

广播迷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