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节目的逆袭
相关广电:北京广播电视台
相关频道: 去在线收听
节目名称:《音乐来了》
播出时间:每日 15:00-16:00
播出平台:北京交通广播
推荐指数:★★★★☆
一句话点评:汽车时代自然是为了追求快速,而这档节目恰恰在快速的驾车途中为听众带来了一种“慢生活”。
正当大家都在关注“新媒体”崛起的时候,有一种骨灰级的传统媒体,也在悄悄地实现它的“逆袭”。我说的这种媒体就是广播。哪怕是在传统媒体中,广播也堪称低调,但是在我看来,它的受众忠诚度却是相当高的。以我这一代“70后”来说,上中学的时候,正是各路商业电台开播的年代,我们几乎人手一个“随身听”,最爱听的是电台里那些打电话竞猜的游戏节目。读大学的时候,宿舍里没有电视机,上网还只能去电教中心,有声的广播便成了最重要的娱乐工具。记得那时,因为一个哥们酷爱相声,我们宿舍每天早上都是在《空中笑林》的片头曲中醒来的;而周五的晚上,睡在我下铺的哥们必定会准时守候吕游主持的《浪漫情歌》……如今工作十多年了,“70后”渐渐步入中产,随着私家车的普及,历经小别之后,广播再一次走进了我们的生活。
只是今天的广播,跟当年已是大不相同——它换成了一种高度专业化的面目。新闻、财经、评书、音乐、体育、路况……都有了各自专业的广播频率。如今我开车,听的基本上都是以新闻为主的频率,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中国之声”为例,只要我一直开车,哪怕是在高速公路上穿行于不同的省份,也可以实现全天24小时的“无断点”收听。不过,即便是像我这样的拥趸,面对滚滚而来的新闻,也难免有疲劳的时候。在众多的其他类广播节目中,能吸引我暂时离开新闻,“开一小会儿差”的,唯有一档节目,那就是北京交通广播的《音乐来了》。
午后3点,正是一天中最慵懒、最闲适的时光。前有修车节目,后有访谈节目,留给音乐的时光,其实只有短短一个小时——除去广告、路况和整点资讯,不过七八首歌的工夫。可就连这七八首歌的工夫,有时也会让人觉得奢侈:《音乐来了》,不过是一档放歌的节目——真的只是放歌而已。可是我们已经有了音乐电台,有了车载CD,有了自带的MP3……在听歌完全可以通过“自服务”来实现的情况下,这样一档纯音乐节目,它究竟凭借什么得以这样奢侈地存在?
就连主持人罗兵也曾说过,他希望把时间完全交给音乐,自己作为主持人,开口说话都显得多余。除非万不得已需要插播路况,很少会听到他在中途打断一首歌,即便是串场,也只是寥寥几句话,并没有加入过多的个人感想。然而,就是这样一档主持人可以近乎“忽略不计”的节目,却偏偏有很多听众是冲着主持人而来的。罗兵曾经主持过交通广播黄金时段的王牌栏目《一路畅通》,积攒了大量人气——主持人的个人号召力固然能为节目带来不少听众,但是真正能够让一档节目数年如一日存在下来的,还是节目中所体现出来的风格。
选歌谁不会选,但是要选得有意思,绝非那么简单。比如在3月18日的《音乐来了》中,罗兵所列出的歌单是:梁静茹的《小手拉大手》、水木年华的《旅途》、江美琪和吴克群的《细数》、杨坤的《里约热内卢》、后弦的《唐宋元明清》、光良的《光》、周杰伦的《稻香》……也许只是信手拈来的随意组合,但是每一首都飘着一股小清新的味道,在那样阳光明媚的一个下午,听着这样的歌,打开车窗,仿佛真的是闻到了春天的气息。15:00-16:00其实并非我的固定开车时间,但这个时段只要在车上,我都会把频率拨到FM103.9。甚至有好几次,为了能把这个节目听完,我还特地在回家的时候多绕了一点路……
作为一档汽车音乐节目,《音乐来了》又不同于专业频率的流行音乐节目,它不疾不徐,不追赶潮流,只营造一种放松舒适的听歌体验。汽车时代自然是为了追求快速,而这档节目恰恰在快速的驾车途中为听众带来了一种“慢生活”。一如下午3点的城市,晚高峰尚未到来,马路上还不是那么繁忙。在这难得的空隙中,打开收音机,总会有这么一档闲适的音乐节目,飘荡在这座城市的上空。
(本文来自网络分享,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处理。)
上一篇:音乐电台类型化的“拿来”与再造
下一篇:“乡村广播”重回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