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广播大礼包”进农家喜中有忧

1680412934 汤妙兴
  195次点击

相关广电: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相关频道:cnr中国乡村之声cnr中国乡村之声对农广播AM720
去在线收听

移动终端客户以及直播卫星等渠道覆盖全国,全天24小时播出谈话类、信息类、服务类和文娱类等农民朋友喜爱的广播节目。如此丰富多彩的“乡村广播大礼包”,必将得到全国农民的喜欢,成为不可缺少的一种精神食粮。

我国第一套全国性对农广播频率、国家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和应急广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于9月26日正式开播。温家宝总理特此致信祝贺,高度赞扬这是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积极举措,对于宣传党和政府的“三农”政策、开展惠农信息服务、传播农民群众的心声有重要作用,因此,对广大农民无疑是福音,闻之喜上眉梢。

移动终端客户以及直播卫星等渠道覆盖全国,全天24小时播出谈话类、信息类、服务类和文娱类等农民朋友喜爱的广播节目。如此丰富多彩的“乡村广播大礼包”,必将得到全国农民的喜欢,成为不可缺少的一种精神食粮。

然而,令人担忧的是近几年来农村广播声音距离农民群众的听觉远了,许多地区农民收听了几十年的农村广播声音已成为美好而惋惜的记忆。理由是电视机普及了,有了“银屏”就可以代替“声频”。随之农民家庭中听惯了的小喇叭从此没有声音,成为“哑巴”广播;乡镇广播站被“文体中心”取而代之,许多“老广播”(人员)转为它业,村里的广播室也“转业”为类似图书室或棋牌室,数以千计公里的广播专线从此完成了传输使命而被当作废铁料进入收购站,与农民群众相伴半个世纪的农村有线广播,从此中断了声音。

许多农村的“广播迷”开始迷上了电视机,欣赏到既有声音又有银屏的精彩电视节目,尤其是青少年更是充分的运用了电视的多频道多功能作用,享受到了电视带来的神奇和美好。但是,人们慢慢地发现,广播与电视具有“自动”和“被动”、“声频”与“银屏”等多方面的不同功能和作用。有位农村老妈妈说,听广播可以一边干活一边收听,而看电视必须集聚到电视机前收看;电视画面漂亮,但广播收听方便。如此看来,广播、电视虽同属“宣传工具”,但各有长处,互相不能代替。金山漕泾镇一位广播老听众回忆起当时每当中午饭时,她一边吃饭一边收听“阿火根谈家常”的上海广播,饭不知不觉吃完了却菜一动也不动。她说“听广播越听越有滋味”,至今说起广播还是感到很留恋。

庆幸的是,国家和市、区(县)的广播声音从未中断过,最近中央人民广播台开播>,上海东广也在近日起用七套频率滚动播出百集城市公益系列片,这些无疑给听众带来了新的精神享受,使广播以讲平常话、议身边事、贴百姓心为特征的大众化理论宣传无论从形式上或内容上得到创新发展。可惜,如此面对农村亿万农民的广播节目,农民已经无缘享受,因为农民家里现在已经没有接收的广播喇叭,或者只有丢在墙角头的“哑喇叭”。没有了收听工具,就谈不上收听广播。有些地方为弥补这个缺陷,向每户农民发放一只无线收音机,对收听广播起到一定的作用,可由于不像有线广播那样具有自动接收的功能,人工开动的收音机收听率自然低了许多。

时代在发展,收听工具也应创新。有线广播和高音喇叭的时代,已经不可再往返了,但智慧的人们前些年创造出与有线电视共缆的“共缆喇叭”,只要使用共缆电线,安装上“共缆喇叭”,电视机照样播放电视节目,喇叭可同时接收区及以上电台播出的广播节目,很受农村群众欢迎。当然,每家每户要增加大约50-60元的设施经费,还要各级领导的重视和广电部门的技术支撑。例如,当前上海等地正在大面积开展有线电视“模拟改数字”的过程中,能否将“共缆喇叭”留下一个应有的“一席之地”,或在改造施工时作为工程的一个内容,在征得用户意愿下,让电视与广播收看收听两不误,共放精彩。

期盼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开播之机,各地政府和广电部门迅速行动起来,在经济上技术上给予必要的支持,合力破解“最后一公里”,让更多地农民家庭重新响起宏亮的广播声音,使《乡村谈话》、《“三农”信息》、《致富天地》和《乡村大戏台》等新开播的栏目真正送进农村千家万户,成为农民兄弟喜欢的精神食粮,造福于广大农村群众。 

 
感谢 东方网 提供转载
(本文来自网络分享,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处理。)
关于本站

本站旨在为广播爱好者提供资源共享、交流的网络平台,直播信号、点播节目均来源于网络共享,版权归原作者,本站仅提供链接。本站无意侵犯版权,如有此类问题请联系处理:admin@radio5.cn

广播迷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记忆留声
微信号:jiyiradio

广播迷微信号

站长个人微信:广播迷
微信号:guangbomi

微信公众号:记忆留声
微信号:jiyiradio

广播迷微信公众号

站长个人微信:广播迷
微信号:guangbomi

广播迷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