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广播电台曾靠烧炭驱动

2011-09-22 14:35:11    作者:萧岩
   次点击

1937年我在河北省通州女子师范上学。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随学校迁到了北平。后来,我跟随学校撤退到了陕西安康。

从学生到播音员

1938年,在爱国学生运动和新思潮的影响下,我和两个姐姐——亲姐姐常顺华、表姐常易彬决定参加革命,投奔延安。我们在民先(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的引领下,先到达了西安,在八路军办事处的安排下,我们与一批青年学生一起,冲破了国民党的层层封锁,徒步从西安经过安康奔赴延安。经过长途跋涉,到了延安以后,我的正式名字就登记为萧岩。

1939年到1941年我先后进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女子大学,学习了两年。经过系统地学习马列主义经典著作和毛主席的著作,我自己的小资产阶级思想逐步向无产阶级的思想靠拢,从而使自己成为工农群众的一员,无产阶级革命队伍中的一分子。1939年4月,我在女大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1年6月的一天,组织科找我谈话,分配我到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去做播音员。我当时对广播事业的意义缺乏认识,觉得播音工作不过是念念稿子,是一项平凡的技术工作。组织的决定虽然出乎我的意料,思想上想不通,但是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毫无保留地服从了组织的决定。第二天就卷起行李,提前结束了学习生活,告别了领导和同学们,在通信员的陪同下,到驻在盐店子的军委三局机关报到。

建广播台:毛周作出决定,三局艰苦创业“土法”建成

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是当时军委三局领导下的一个单位,代号叫九分队。我们到达军委三局时,正值开午饭,秘书把我介绍给三局局长王诤。王诤同志细高身条,两只大眼睛,南方口音。他热情地接待了我,并叫我和他一起用餐。我们边吃边谈,他仔细地询问了我的经历,并对我说:现在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对边区实行封锁,延安出版的报纸运出去很困难。为了使抗日根据地、国民党统治区和日占区的人民尽快听到党的声音,打击敌伪和国民党反动派,毛主席和周副主席决定在延安建立广播电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组织群众对敌斗争,争取抗战胜利。

党中央决定建立广播电台的一个重要条件是,1939年冬到苏联治病的周副主席,1940年3月从莫斯科带回一台共产国际援助的苏制广播发射机。为建立广播电台,中央专门调曾经在清华大学无线电工程系学习的大学生傅英豪来担任九分队的队长。建立广播电台的物质条件很差:没有好的发电机,也没有质量好的汽油供发电机发电,采用木炭炉烧煤气,用煤气代替汽油供发电机使用。没有钢丝,天线就架在机房山顶的树上。为了保证发电机发电,每天要有八九个人出去捡拾一寸大小的木炭供木炭炉烧。即使是这样,电压也不稳,技术员要不断地修理发射机。

开播初始,播音设备简陋

当天下午,我来到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所在村子——王皮湾。这里离延安城约有40里地。离三局驻地也有10多里地。延安广播台建在村对面的山坡上。两孔石窑洞做了机房和动力间。一片平坦的开阔地,建有10多间土房,住着部队和警卫班的同志们。我就在这里工作和生活了两年多的时光。

设备简陋的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是在1940年12月30日开播的。播音室是10几平方米的一孔窑洞,窗户是用边区生产的毛边纸糊起来的,洞内四周墙上钉着延安生产的灰毛毯,作为隔音用。一张两屉的白茬木桌,一只话筒和一本字典,还有一台破旧的手摇唱机和20多张京剧唱片,这些就是我们党创立的第一个广播电台播音室的全部家当了。

电台的呼号是XNCR,X是国际电信联盟规定的中国广播电台使用的代码,NCR分别是“新中华广播电台”英文“NewChineseRadio”单词的第一个字母。每天开播时,播音员首先响亮地说:“这里是延安新华广播电台,XNCR,现在开始广播……”

广播电台播出的新闻稿件由新华社编辑部提供。每天上午,新华社广播科的编辑人员把新闻稿编好,由通信员骑马送到三局,九分队的通信员每天下午从三局取回来交给我们。从清凉山新华社编辑部到王皮湾,中间山河交错,通信员要跋山涉水。逢到夏天暴雨,延河水涨,通信员就用一块油布把稿件包好,顶在头上,泅水过河,按时把稿件送到电台。

(本文作者曾为“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创建时期的第一批播音员。) 

感谢 新华每日电讯 提供转载
(本文来自网络分享,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处理。)
关于本站

本站旨在为广播爱好者提供资源共享、交流的网络平台,直播信号、点播节目均来源于网络共享,版权归原作者,本站仅提供链接。本站无意侵犯版权,如有此类问题请联系处理:admin@radio5.cn

广播迷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记忆留声
微信号:jiyiradio

广播迷微信号

站长个人微信:广播迷
微信号:guangbomi

微信公众号:记忆留声
微信号:jiyiradio

广播迷微信公众号

站长个人微信:广播迷
微信号:guangbomi

广播迷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