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的记忆

2012-03-29 01:10:00   湖南知青网
   次点击

收音机是什么?就是那个能发出声音来的东西。在还没有电视机,没有组合音响,没有MP3的年代,它是中国城镇老百姓家里最常见的用品之一,在农村则属稀有物品。到了现在,虽然听这玩意儿的人已经不多,但对眼睛不好又不能上网的人来说,收音机仍是他们用来了解外面世界的首选。也许是早就预感到自己的将来会看不见,我从小就对收音机情有独钟,并一直持续到现在,因此,在我的脑海里也就有了许许多多关于收音机的记忆。

第一次知道收音机我还只有五六岁。当时正过“苦日子”,我寄居在姑母家。一次他们所在的学校放假,为防止贵重物品丢失,姑父按照领导的要求将一台电子管收音机搬回家里保管。第一次听到那悠扬悦耳的声音,引得我整天围着它转悠,心里老琢磨:这黑匣子里究竟有什么东西?怎么能装得下那么多的人在里面唱歌说话?于是有一天,我趁着姑父姑母不在,找来工具把这个黑匣子给拆了,结果发现那里面全是密密麻麻的线路和大大小小的灯管,一个人影也没有。就这样,这台当时极为珍稀的机器被我弄坏了,害得我那本来就穷得叮当响的姑父姑母赔了不少钱,还挨了一顿骂!

从此以后我不敢随便去碰那玩意儿了,但好奇心却依然不减。
几年后,有了一种名叫矿石收音机的东西。它的制作非常简单,好像就一颗小矿石(中药店里就能买到),一只二极管,一个用小铜丝缠绕的线圈,再配上一个小喇叭或耳机,不用插电也不用上电池,就能接收电波并发出声音来。这种在今天看来有些神奇却非常简陋的东西,害得我魂不守舍,把卖牙膏皮积攒起来的钱都拿去买这些配件,捣鼓了好长一段时间。

后来我去了一个穷山沟,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收音机当然是见不到了,即使有,那山沟里也收不到信号。可是有一天,我的一位当民办教师的朋友不知从哪里弄来了一部半导体,而且还是带短波的。我欣喜若狂,胡搅蛮缠地拉着他爬到山顶上,把收音机的天线拉得老长老长,借着那微弱的电波,收听来自省城,来自北京,来自国外的声音。那段时间,每天晚上到山顶上去听收音机,就成了我和几个年轻同伴的精神盛宴。

再往后进了城,听收音机就是件很平常的事了。从七八十年代的熊猫红灯,到九十年代的京华、凯隆,再到现在的德劲德生、安健,收音机越做越漂亮,越做越豪华。无论是单波段的还是多波段的,无论是手动调台的还是数字调台的,我全都用过。而且还颇有心得,先后写过好几篇关于收音机的选购和使用的文章发表在报刊上,还被数家广播电台评为“最佳听众”,获奖颇丰。

在收音机的王国里,还有许多千奇百怪的成员。记得十多年前在一本杂志上看到有种可以放在耳朵里的微型收音机,我就千方百计地邮购了来,没想到这十多块钱的东西还真管用。它只有一颗蚕豆那么大,由一片小小的扣式电池供电,虽然只有一个波段,但同样可以调台和调节音量,声音非常清晰,听起来十分方便。尤其是每当参加那些枯燥无味的会议,我就把它放在耳朵里,津津有味地欣赏音乐和长篇连播,眼睛却望着台上,装出一副聚精会神的样子,谁也不知道我是在听收音机,还以为我听领导做报告如此认真呢!可惜现在再也见不到这种收音机了。还有近几年兴起的网络收音机,只要把一个软件装入电脑,就可以通过网络收听到世界上几乎所有广播电台的节目,而且还可以随时把自己喜欢的内容录制下来,充分地满足了我听收音机的癖好。

这些年来随着视力的逐渐减退,听收音机也越来越成为我生活中的重要内容。大的小的,长的短的,组合式的多功能的应有尽有;从衣袋到背包,从桌上到床上,从客厅到厨房,收音机无处不在!我粗略地统计了一下,我家里可以发出声音来的东西竟有二十几件之多!一些熟悉我的同事和朋友在购买收音机时,也常常向我咨询,我俨然成了这方面的专家。可让我有些奇怪的是,近两年来,我周围的人听收音机的越来越少了。最近我才知道,原来是现在的手机都有了收音机的功能。花几百块钱买个“山寨机”,既可以打电话发短信,又可以照相摄影,还可以听广播看电视……,非常方便也非常实惠。在连乞丐和幼儿园小朋友都揣着手机的今天,谁还单独地去买个收音机玩?呵呵,我望着这满屋子可以发出声音来的东西心想:你们很快就要成为一堆废物了!当然,还有我自己也是

感谢 湖南知青网 提供转载
(本文来自网络分享,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处理。)
关于本站

本站旨在为广播爱好者提供资源共享、交流的网络平台,直播信号、点播节目均来源于网络共享,版权归原作者,本站仅提供链接。本站无意侵犯版权,如有此类问题请联系处理:admin@radio5.cn

广播迷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记忆留声
微信号:jiyiradio

广播迷微信号

站长个人微信:广播迷
微信号:guangbomi

微信公众号:记忆留声
微信号:jiyiradio

广播迷微信公众号

站长个人微信:广播迷
微信号:guangbomi

广播迷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