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生行纪实
公元二零零三年十一月二日至四日,我和曹锦馨、张立钧从上海南下,参观了德生通用电气公司。曹大师是广播爱好者熟悉的老前辈,五、六十年代是七一四厂56式军机的检验人,七、八十年代是上无三厂的军代表,是3P5和3T9B超动态晶体管收音机的设计人。张工是上无二厂的高工,曾参加了特级机红灯783的研制。他们俩是一辈子从事收音机制造的专家,我作为一个业余广播爱好者,有幸随二位专家南行增加了不少见识。
一.南行的念头
我是从R9700认识德生的,一九九七年我在北京中关村工作。一天,在广州卖电梯的浙江广播爱好者“大电梯”打电话告诉我,德生生产了一种高灵敏度短波收音机叫R9700,并详细叙述了他的使用体会。我听了后心里痒痒的,好不容易挨到了星期天,到西单北大街去寻找,终于在一家电器商店里找到了这款包装盒右上角标有R9700,下左角标有短波二次变频的超级短波王,拿到手里试了试,短波多数米段在白天均能收到信号,声音洪厚、明亮,于是以228元拿下。当天晚上我就迫不及待地把这台机器大拆八块,把电路图测绘了下来。仔细一看,用九块石英晶体分别作九个米段的一本振,真是不惜工本!这是我见到的第一台短波频率稳定、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的国产机械调谐收音机。从此R9700一直携带在身边,包括这次德生行,热情的樊中雄还给此机换了一个新的波段开关。后来,听说记者张彬随雪龙号在北极用R9700每天都能稳定清晰地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短波广播,更印证了其优异的接收性能。
二零零三年三月,通过广播爱好者网站王蕾的帮助,我在上海找到了军机大师曹锦馨和李传钟及正在上海出差的德生梁总,那是一次很有意思的新老几代收音机人聚会,谈笑声中曹大师讲的3P5、3T2、超动态和56军机的故事加深了我们的收音机情结,也给我业余生活和广播爱好者网站的网友们带来了无穷的快乐。
九月份,上海的音频爱好者薛老板,喇叭设计专家岳先生,土炮高手王小平,当然还有我们三个老头子,共同的爱好促使我们成立了上海音频实验室,3P5正式列入实验项目之一。曹大师在筹备元器件时遇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困难,说来却很可笑,曾经诞生了亚美、美多、春雷、飞乐、红灯等众多品牌的大上海竟然买不到普通的锗三极管和中周。大师想到了向德生求援,很快一大箱元器件特快专递到了大师手中。我们很佩服德生的慷慨和效率,德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企业?漂亮的德生牌收音机是怎样生产出来的?在今天生产收音机能生存吗?这些问题就成了我们在实验室聊天的保留话题,大家也萌发了参观德生的愿望。我早就有参观德生和梁总畅聊三天三夜收音机的念头,无奈由于忙于工作而抽不出时间。终于我所在的部门在九月底卖给了一家台湾公司,我以不愿在台商企业工作的理由离开了公司。人身自由了,于是组织这次很有意义的南行。
二. 收音机展览馆引起的美好回忆
早就听说德生有一个收藏齐全,国内唯一的收音机展览馆,在网上也无数次看到过他的芳容,但我们仍有到现场亲眼一睹的强烈愿望。十一月二日早上,我们刚下K99次列车,就由迎接我们的梁总带领着直奔收音展览馆。展览馆在广州市环市中路203号恒生大厦11楼,走出电梯11层,透过对面德生通用电气公司广州办事处的玻璃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熊猫1501落地式收音机,这台庞然大物,在我记忆中只在两个地方看到过图片,一个是无线电杂志1959年第十期的新产品报道,说它是南京无线电厂献给共和国成立10周年的厚礼;还有一次是宋庆龄逝世时的电视新闻中,看到她家的客厅里有一台,镜头晃了一下就过去了。此时此刻,我竟然能亲手抚摸这台机器,心里自然有说不出的喜悦。我仔细查看了FM段时,我曾记得中国早期的FM波段不是87-108MHz,因为我DIY的第一台超再生FM收音机只有一个固定频率67.8MHz,当时是在六郎庄用它专门收听北京调频台。从1501的刻盘上看到调频接收范围是64.5-73MHz,回到上海进一步考证,果然如此。一抬头,在旁边的窗台上,摆放着一台熊猫B11,这是714厂的晶体管一级机。同厂的两台划时代的产品摆在一起,透示出德生热爱收音机的深厚文化底蕴。
一回头,看见曹大师用那短波爱好者才有节奏和手法摇着56式军机的调谐手轮,边摇边深情地说:“这台是D12,不是714厂生产的”。大师在714厂担任56军机的技术检验达10年之久,我听过许多遍关于56的故事:艰难仿制过程、出色指标、严格质检、紫金山天文台借机收卫星信号情节……,那些动人的故事一幕幕从脑海中映过。我想曹大师此时此刻更是触物生情,思绪万千吧!
看到ICF2001D,我想起1979年我和我的同事们DIY的万能检波器。我们采用当时最先进的全模解调概念,自己动手制作出了能解调AM、SSB、USB、LSB、NFM、NPM、CW的检波器,所以称万能检波器。1985年,当我们用2001D的同步检波器与万能检波器作性能比较时,万能检波器的单边带解调性能远胜于同步检波器。从此我们的自豪感和自信心一直激励着我们,心灵没有被东洋人的洋杂货所污染。梁总特意从一个箱子里拿出来V21,这台体积庞大的专业通信机成色很新,不过现在只能用来映证SONY染指专业通讯接收机的残败经历。
历史上那台收音机最好听?这一直是爱好者争论不休的话题。看到卫星650,甜美的根德声和港人喜爱的篷篷声仿佛响于耳边。我表达了我认为650是最好听的收音机的个人偏见,没想到得到了梁总和张工的认同。曹大师没表态,我猜想他可能认为他的超动态更好听。
使我意想不到的是,德生的收音机展览馆比我们在网上看到的大的多,严格地说德生有五个收藏馆,在广州办事处里屋的二间房子里也藏了不少电子管机,东莞的厂里有二个展室,展出德生自己的产品。梁总家里更是金屋藏娇,收藏着极为罕见的绝世精品,未经主人允许,我不敢透露型号。
晚上,我们三人在下榻的海珠半岛花园谈论历史名机,大师和张工讲上无三厂和二厂也曾有规模不小的收音机展览室,其中不乏历史名机,如特级机红灯783,一级机春雷3T2、红灯745等。后来工厂倒闭了,展品也不知流失到那里去了。张工说他作梦都想再看一眼他设计的红灯783, 可是,到哪儿去找呢?去年,看到《钱江晚报》上有一条消息,讲西湖博物馆中要筹建一个收音机展室,苦于不知去哪里找曾在历史上风光过的收音机。梁总讲,他愿意把重复的机器送给杭州。这可是他用大半生的心血从世界各地掏来的宝贝啊!难道他不担心他的宝贝会遭到红灯783的厄运吗?
三.装配线拾零
我参观过国内外许多电子产品装配线,其中有最先进的计算机主板全自动流水线,也有全手工焊接的流水线,德生的流水线属于后者,在技术上讲是落后的。网友们经常把德生的新产品开膛破肚,把图贴在网上批评其焊接工艺不美观,我也有同感,但我看过装配线后感到这已经是这种生产工艺能达到的最高水平了。 对于这种手工的流水线,没有什么好评论的,我感兴趣的是德生人如何在这种流水线上生产出漂亮的收音机。张总从一条线的头走到尾,数了一下工位数,看了每个人的操作,立即得出德生的工艺比过去上无二厂和三厂划分得更细,每个人做得事更简单,缩短了单件的在线时间,提高出件速度。有一个录像片段,可惜无法插入本文,从中可以看出工人的动作是多么干净利索,没有一个多余动作。张工根据流水线上的动态产量记录牌简单的计算了一下,惊奇地发现德生的工作效率比八十年代鼎盛时期的上无三厂高一倍,我们不得不佩服德生对流水线的管理能力。
通常,参观工厂的人只注意流水线上的生产状态,而我们三人却等着要看工人上线的速度和换班的过程。下午一点二十五分,我躲在车间一个角落,二十七分车间的灯亮了,工人排队上楼进了车间,依次就位,动作的利索程度不亚于军人上岗。一点三十分流水线开动了,紧张装配开始了,感觉如同刚走进机器轰鸣车间一样,好象几分钟前什么事情也没发生过。我和大师都是军人出身,五分钟就位已达到野战军紧急集合的速度。由于时间关系我没有看到换班和下班的过程,后来听樊中雄说由于不上夜班他们是不换班的,下班也是像上班一样一起离开座位,排队下楼。中午,曹大师想方便时竟然发现三层楼的厂房里没有卫生间,要跑下楼到院里一角落处的厕所去方便,他不可想象在紧张的流水线上,工人方便一下会产生什么后果。这不禁使我想起我在单位进出要用门卡,刷卡时间和次数被记录在服务器上,为了避嫌假借方便偷懒,平时经常憋尿,五六年下来,最后代价是前列腺发炎,不得不摘除,但愿德生的员工不要步我的后尘。我们也真实地感受到东莞的村办开发区,硬件设施是何等简陋啊!(注1)
德生共有七条流水线,六条在高效地运转着,唯独生产S-800的线闲置着。当我们了解到这条线上仪器的成本是另外六条的总和时,非常担忧高档收音机的前景。(注2)樊中雄表情复杂地说:“这条线成本已经赚回来了”。谁都知道,开工厂不是为了仅赚回成本,我从他脸上的阵痛看到心里的酸痛。我回想起网友们曾呼吁德生上卫星收音机、数字DAB机等时髦产品,看了S-800的下场,我想德生的决策层是不会轻意下这个决心的。
四.职工的生活
人们工作是为了生存,而生存的环境又影响到工作效率。我们三个上了年纪的老头子,更注重人的生存环境,因为在我们这个社会里,吃喝拉杂睡最易被忽视和掩盖。我们首先借吃中饭时间去看食堂,280多平米二楼职工食堂容纳不下800多人同上用餐,因而分三批吃饭。我看到干净整洁,五花八门餐具排放碗架上,长条饭桌收拾的干干净净,瓷砖地面透亮。中饭三荤三素一汤,炒苦菜和苦瓜非常好吃。之前,我在三星总部一万人的食堂里吃过饭,干净、有序、高效给我留下了深刻影响,但菜的味道远没有德生食堂的好吃。我对张工说如果德生近邻我的工作单位,每天中午我一定来搭伙。
早就听说珠三角的工厂单身职工居住条件很差,看了德生的职工宿舍果然如此,上下床一个挨着一个,摆满房间里靠墙的空间,可以说除门口和窗口到处都是床。女职工宿舍用蚊帐,床单和塑料薄膜把床遮的严严实实的,为自己营造一个独立空间。男宿舍的床倒没遮什么东西,但床单很脏,有几个没上班的职工光膀子躺在床上看书。
厕所最能反映一个单位的生活管理,在美国人的眼里,人间脏的地方就是中国的厕所。走进德生工厂大院角落的厕所,条件虽然简陋,却是出奇的干净。在我去过的地方,厕所最干净的算是湖州,卫生部的一个官员曾评价湖州街头的厕所比他北京家里的卫生间还干净,德生的厕所可以排在湖州之后,因为刚进门,还能闻到一点轻微的氨气味。
德生职工的居住条件虽然比不上苏州工业园区,但在广东已不算差。德生人的精神生活是丰富的,在工厂办公室里,樊中雄递给我第43期《德生天地》,有一篇职工在收到生日贺卡和慰问金的短文非常感人,可以看出德生的领导想的很细致。在工厂的墙报栏,看到了任天鸿的大作《我理想中的收音机》一文,文中插图是彩色的,曹大师和张工对专栏的内容大加赞赏,他俩非常高兴地说,在这个年代还有这么喜爱收音机的人,在过去的年代见到过,现在极少见了。
总体而言,号称世界工厂的东莞确实有点破烂,村建的工业厂房非常简陋,充满安全隐患,马路边到处是垃圾,比起苏州昆山公园式的工业园,可以说是地下和天上。即使十几年前建设的上海漕河泾老工业园,也比东莞新建的园区先进和宏伟得多。
五.中周工厂
中周是外差式接收机的关键器件,它决定了机器的灵敏度和选择性。虽然现代接收机中声表、多模陶瓷滤波器、晶体滤波器已广泛应用,但这些器件仍不能完全替代LC线圈,尤其在人们对固体滤波器的相频特性束手无策的今天,LC中周以其优异的高斯形幅频特性和水平相频特性在高级接收机中独领风骚。显然,德生非常明白中周在收音机中的地位,用股份制方式投资成立了一德公司,专门生产LC器件。一德公司座落在东莞新区,厂房明亮漂亮,厂房对面的职工宿舍也颇有现代化气息,与前面我们参观过的职工宿舍相比可以说是换了人间。
中周的生产仍是传统的手工绕制方式,只是绕线机有了数字计数器。曹大师仔细看了全部的绕制过程,他说和七十年代上无二十八厂的工艺完全相同,不同的是现在的磁芯材料今非昔比,7×7的中周Q值基本上能达到当年10×10的水平,因而10×10和12×12的中周全部淘汰了。Q值是中周的重要指标,也是保证收音机指标的重要资源,当年曹大师为了提高Q值,挖空心思创造了一套独特的绕线结构,现在用高导磁率材料用一般结构就可达到高Q值,有时还嫌Q太高,要有意降低一些,一些变化也让曹大师感叹不已。
中周厂厂长也是一名广播爱好者,在日本工厂干过多年,有丰富的管理经验,他还保留着二十年前出版的《晶体管收音机中的新技术》找作者签名。
中周厂还生产中波磁棒线圈,电源变压器等其它电感类器件。原先我对现今的电源适配器存有戒心,过去是分层密绕,层间垫有绝缘低,现在是乱绕的。在两个脚下和桌面垫着橡皮的工位上,我看到工人在做变压器的高压绝缘测试,操作工序相当正规。回到家里,我终于放心地把BCL-2000长期插在220V的交流电上了。
一德虽然不是德生的独资工厂,但德生能投资建立专门的中周工厂,足以说明他们对收音机品质的重视程度。要知道,过去收音机工厂都是外购标准中周生产收音机的。
六.模具车间
模具设计和制造一直是我国整机生产的薄弱环节,当人们抱怨国产收音机难看时,实质就是模具开得不好。平时,我常留心观察这几十年来收音机外形的变化,当我拿出R9700DX和熊猫B802相比时,不得不承认近十年来我国家电的模具水平已有了长足的进步。收音机这类小家电,人们会拿在手上边听边看,从文化角度上看,它不但是一个电子产品也是一件艺术品。当我把PL200和PL550放在一起欣赏时,脑子立即联想到陈强和陈佩斯、克隆羊多利、巨人和侏儒等许多外形相似而幽默有趣的概念。
收音机的模具不大,从几十公斤和几百斤不等。德生很注重机器的外形,在广州办事处的开发中心,工程师们用造型软件设计三维外形,然后用程控快速成形机造出一个仿真外形模型,反复修改定型后再去开模具。德生模具车间不算大,但基本设备很齐全。多面抽芯的模具也很开,修模工具小巧而齐全,操作人员技术很熟练。
我们早就得到一个消息,听说卫星900的模具保存在德生的模具车间。我们三人一直特意留心寻找,但未能一睹芳容。
七.喷涂车间
喷涂是最不受欢迎的工种,有毒气体四处弥漫,令人窒息。在踏入喷涂车间之前,我头脑中已描述了它是一个传统的有气味的车间,这是参观前面的车间得出的结论。可是踏进喷涂车间一看,完全是另一种情况,两条现代化的喷涂线呈现在眼前,基本上闻不到气味,喷涂流水线是按工艺一间间隔离的,每间都有良好的通风设备。梁总讲这两条流水线是德生自己设计的,设计的出发点是把生产过程中最艰苦的环节首先改造成最现代化的部分,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当我们参观完喷涂车间后站在车间正面一看,发现它很象一间集成电路生产车间。
张工很关心涂料的品质和品牌,他走到放涂料的货架上看了一下,回过头悄悄地对曹大师讲,油漆全是进口名牌产品。先进的喷涂的确给德生牌收音机穿上了漂亮的外衣,春节长假我带着PL550到江南名镇南浔去访友,收音机老前辈邱先生和刘厂长看了PL550后,赞叹他的外形能与洋货相媲美了。我看到他俩爱不释手的样子,生怕我的心爱之物被他们占为己有,急忙炫耀说我家里还有更牛的HAM-2000,这一夸不要紧,几天后他们开车到我家把我的HAM-2000也搬走了,把我心疼了好几天。这两个骨灰级发烧友在八十年代曾经生产过大桥牌收音机,为了与南京大学联合开发调幅立体声收音机,在101国道上出车祸差点丧了命。
八.德生的灵魂
第一个不认为收音机是夕阳产业的人
我是一个广播爱好者,朋友圈中基本上是学电子的人,大家一提起收音机都认为它是一个夕阳产业。每当听到这句话虽然我嘴上不讲心中却非常不舒服,原因是自己喜爱的东西被贬为夕阳仿佛自己成了被遗弃的人。再说收音机正经历着数字化革命,前途一片光明。不过听得多了自己也默认了。记得第一次和梁总通电话时我称赞他把一个夕阳产业救活了,他立即纠正我说收音机不是夕阳产业,使我反而很尴尬。不过我更为终于找到了知音而高兴不已。多少年来我听到讲收音机不是夕阳产业的人只有两个,一个是梁总;另一个是北京广播学院的音频数字专家李栋教授。
不管收音机是不是夕阳产业,反正现今没有几个企业家愿意从事这一行业,只有梁总领导下的德生在专心专业,做中国最好的收音机,而且脚踏实地的把这个行业做到了最好,成了东莞工业园区的利税大户,这不能不称为中国电子工业的一个奇迹。
爱一行干一行的楷模
梁伟有一段名言:爱一行干一行和干一行爱一行,这两种人都能把事情干好,但前者能干到最好。在德生的收音机展览馆里,梁总给我们展示了他廿多岁时制作的土炮收音机,在电源入口有抗干扰(EMI)滤波器。在廿年前还没有多少人注意这个问题,但梁总已这样做了,我看到他家的电源线入口也加了体积庞大的滤波器。难怪他设计收音机非常注重提高抗交调、抗干扰等动态指标,造出了中国最好的收音机。曹大师说:“我和张工也爱好收音机,也从事了大半辈子收音机制造,但没有坚持下来。工厂倒闭后,我们就跟着失业了,没有再为收音机而奋斗,我们是生活的弱者”。
不管是站在德生通用电气公司的角度还是全国收音机用户的角度看,梁伟确实是德生的灵魂,没有这个灵魂就没有德生,但德生的中层干部似乎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我们看到梁总在交通状况很差的广州马路上一边开飞车一边打手机,随车的德生干部和员工却司空见惯。如果梁总是美国企业或上海跨国公司的总裁,绝不会有这种情况发生的。我们作为梁总的朋友看到他通宵熬夜,早上10点钟到公司靠一杯热饮当早饭。还有事无大小,亲自过问,这些都暴露出德生的企业管理还有待于正规化和国际化。
梁总正在实现着他的伟大的理想,继续专心专业制造中国最好的收音机,为了迎接广播数字化眼下也积极地做准备工作。在送我们去机场的路上,他给我们描述了未来德生通用电气公司的大厦是一台大收音机,在汽车上能遥控它的大门、灯光、了解流水线的运转情况。描述的生动程度使我们眼前仿佛看到了一座德生大厦,它的外形象一台红色的PL200,屋顶上的天线正对着中星10号广播卫星,左右两边还有两个大音柱,播放着水晶般清晰明亮的数字广播。
最不想这么快就回家的人是曹大师,在飞机上,余兴未尽的他还盘算着什么时候再来参观德生。
注1:厕所原来也在车间,后来因为卫生管理问题而撤掉。每条生产线上都有候补流动替位工,解决工人上厕所问题。
注2:S800生产效率最高时,日产不到80台。
(本文来自网络分享,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处理。)
上一篇:5.12--5.20记忆录
下一篇:最伟大的收音机修理师傅